我的 2023

窗外的雨点声把我的思绪一直拉回一年前的现在——那也是一个大雨交加的夜晚,我们抵达了旧金山国际机场。这一年的生活变化之大,是参加工作以来十多年未曾经历过的。回过头来也感慨自己的勇气,在人生步入中年,还做这么大的改变人生和家庭轨迹的决定。值得简单记录一下。

登陆(字面意义上的,不是“上岸”)

(出发前的各种戏剧性暂时按下不表,各种有惊无险和手忙脚乱,后面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魔幻。当然从现在看2022年,即便仅仅过了一年,你都很难相信这些真实地发生过。可能这也是80/90后很难以想象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吧。)

当时还需要经停首尔的航班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拖着刚被新冠折磨过一周的身体,我们踏上了前往异国的航班。拜国际日期变更线所赐,2023的新年钟声听了两回,一次是在首尔的地面(那时候疫情还没完全放开,旧金山和上海之间的航班需要经停首尔),另一次是在湾区的酒店里。

即便之前来过不少次,但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国度操着非母语完成本地居民的事务(租房、买车、上学、办水电网络),这种不确定性难免让人头皮发麻。还好这一切都比较顺利,在前两三周内都搞定了。一个多月后驾照也顺利考到了,基本算是settle down。

跑过了所有流程之后,花了2个多小时用Lucid Chart整理了一个流程图,分享给今年之后登陆的同事,也算是做了一件小好事。

Onboarding简要流程(每个步骤上面一些备注无法导出)

生活

首当其冲的是生活成本的上升。享受了多年的低廉劳务和生产成本以后,在心理上完成物价坐标系转换之前,生活成本的冲击是一道需要克服的障碍。之前在上海,一般的超市(除了Costco和山姆)和普通的饭馆(除了海鲜、米其林和精品日料),基本不怎么看价格,因为最多也就是一包零食和一道小荤菜最多也就几十甚至大几十人民币。而在湾区,普通超市如大华/Target,普通街边的饭馆,都要仔细看好价格,加上小费和税。一顿饭三个人吃一百多刀,只能说是一般的水平。

周末日常徒步

之前都听说国外的生活是“好山好水好无聊”,自己体验过后,大约觉得对于年轻人和留学生也许是对的,但是有娃的家庭还不至于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过这也有可能是在湾区的偏见,首先湾区比较鸡娃,所以可以很轻松找到通过娃把周末日程填满的活动(比如各种体育艺术活动或者就是辅导班),其次如果肯跑稍远一点(单程1个多小时以内),湾区周边还是有很多可以参观的博物馆、科技馆或者是自然景观(高山、海滩、草甸和平湖)。这还是我们一次都没参与后两项湾区三俗(徒步,摘草莓/樱桃,滑雪)的前提下。

黄石大峡谷
周末日常博物馆

达成了人生之前的一个梦想——住在图书馆旁边,可以几乎每天去——还真的做到了。除了借书,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看杂志上,比如《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国家地理》和《连线》。相对于读书,一来比较有时效性,第二选题比较合口味,第三篇幅合适,不是很短的几分钟阅读也不是很长的需要十几个小时。大概一两个晚上(每次半个小时)看完一篇长文。即便不去图书馆,也可以凭借借书证免费获取这些杂志的线上版。而国内似乎没太多类似的选择,中文严肃媒体似乎只剩下《财新》还值得一读,而且有着较高的收费门槛。

杂志看了很多,书虽然借了很多,但回顾一下完整看完的就两本(Cover to Cover)——罗伯特·卡普兰的《Earning the Rockies》(中文译名《成败落基山》)以及Vaclav Smil的《How the World Really Works》(简体中文译作暂未出版)。看了半本的有图灵者得主Pearl的因果效应通俗书《Book of Why》和游戏类小说《Tomorrow, Tomorrow and Tomorrow》(大概是《明日复明日》?)。

2023的大型游戏都是在PS上玩的,《战神4:诸神的黄昏》跨年跨国完成了。以普通难度打通了《瑞奇与叮当:倒转时空》、《GT7》、《暗黑破坏神4》和《2077:往日之影》,进度慢的发指。年底入了外星人和XGP,开始体验不一样的游戏。

 

对喜欢看体育比赛的我来说,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欧洲联赛改到了每天的早上和中午,早场的比赛看不上,但总体上重要场次还是有的。第一次看了欧冠决赛,因为周中的比赛在上班时间。F1基本就得早起,除了西半球的比赛。本地的体育转播是一个大问题,Live TV一个月60刀以上开通不划算,但一个个购买或者寻找资源也不方便,所以这些比赛改看赛后的精华,每次勇士队和49人的比赛一两个小时内基本可以保证看到。

如果说生活上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巨变,那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没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私人娱乐还是电子游戏(PS5为主,年末入手了外星人R16),视频网站(之前视频一直主刷油管+奈飞,对B站无感)。虽然不看抖音/Tiktok和小红书,但还是会刷朋友圈、推特、微博以及知乎(纯娱乐部分),甚至一些国内的新闻。如果是在二十年前,不论是看新闻、电视、电影和体育比赛,似乎只有本地的选择——和国内的联系不能说没有,但除非是主动去获取,不然大概率比较难以获得。现在即便已经到了新的国度,还是可以精神上活在原来的圈子里。B站、抖音、小红书、微博、百度、朋友圈都可以继续,只是缺少了阿里、京东和美团。

工作

语言和沟通的门槛对于不同的角色是不同的。如果是IC工程师,特别是资历浅的岗位,其实国内好一点的学校本科平均水平也能对付,let the code talk。设计和分析岗位要求稍高一些。产品和管理岗位要求最高。

对于亚洲背景的一线管理者,另外一个挑战是更为平等的文化。做出的决定需要让团队成员心服口服,或者反复协商,才能有效地推行。而多元的背景加上散布全美甚至欧洲的地点,又上了一个难度。

对于我个人,四年前的岗位转化,到现在来看,也正好到了一个跳脱舒适圈的时候。

展望

去年虽然没有写小结,但是总体就一个不大不小的目标——适应生活,站稳脚跟。现在来看基本可以打个勾。这一切,也离不开老婆的大力支持,操持这个家。

新一年的期望:

  • 身份有一些进展(和个人努力无关)。
  • 家人们(包括身边和远方的)身体健康。有些小庆幸躲过了2023年这一大波免疫债,家人们也都还好,新一年继续好好保持。我自己也要降低2公斤的体重。
  • 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折腾一些side project
  • 工作上意外少一些,继续长一些技能和本领,适应后开始推动一些想法和项目。

2021观影观剧小结

元旦时节总结了2021的读书,这篇讲讲看了什么影视剧。可以看出来比书多得多 🙂

Dune《沙丘》★★★★

观看平台:国内院线

豆瓣评分:7.8

之前没看过书,在电影上映前赶鸭子上架看完了第一本。电影基本忠于原著,近年来少见的原著党的胜利,但也导致拍摄进度慢,2个半小时只讲了半本书的内容。电影画面很美,每一帧可以截图当桌面。同时也唤起我的游戏回忆——虽然当年没玩过沙丘游戏,但是采矿车的设定一直延续到《命令与征服》系列,影响了一代人。期待续作。

Queen’s Gambit 《后翼弃兵》★★★★★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9.0

《后翼弃兵》拿到了去年艾美奖最佳迷你剧,典型的天才儿童悲惨身世打怪升级站上世界之巅的爽剧故事。同时这部剧也勾起了我童年学习国际象棋的回忆——我不是天才,从小靠一个棋盘和一本书自学,也没有什么对手和成就,仅仅是在中国象棋下不过同学的时候拿出来显摆。

Squid Game 《鱿鱼游戏》★★★★★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7.6

2021年全球最火的剧,没有之一。而加上奈飞在全球的渗透,《鱿鱼游戏》也是史上最火的剧(和电影不同,从来没有一个电视剧可以像今天这样在全球同步上映,而且还是没有火星区的数据)。叫好不知道,但至少已经叫座了,包括各种破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部剧名气这么大,争议肯定也不小,平心而论,其中不乏各路人马为了蹭流量强行黑。如果要选一部影视剧代表2021,那《鱿鱼游戏》应该是首选。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8.6

为了《沙丘》电影我先看完了书,而为了去浦东美术馆看蔡国强的展览,我先在奈飞上补了这部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在此之前我居然没听说过在闽南文化圈还有这么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花足迹也是蔡国强的手笔。纪录片的最后,当天梯燃起挂在天边的时候,隔着屏幕也能有一丝感动。

Alice in Borderland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8.0

《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是另一部奈飞的大逃杀剧,比《鱿鱼游戏》更烧脑,也更架空和更魔幻。评价普遍比《鱿鱼游戏》高,看得更紧张刺激,但传播上也比后者差一截(鱿鱼里面那几个游戏和面罩实在是非常具有传播性,比如拔河、弹珠、椪糖。相比之下《爱丽丝》里面的游戏倒是没记得几个)。

Red Notice《红色通缉令》 ★★★★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6.4

冲着三大主演巨石强森、盖尔加朵和瑞安·雷诺兹去看的标准好莱坞爆米花片,打得好看加上足够的搞笑,基本就够啦。

Mandalorian 《曼达洛人》★★★★★

豆瓣评分:9.2

《曼达洛人》是前几年星战系列的神剧,去年入坑了disney+以后才开始看。制作精良,场面宏大,人物刻画细微,每一集都有恰到好处的高超和伏笔。除了曼达洛人,小Yoda的出场和关键时刻的表现也是绝对的神来之笔。

HawkEye 《鹰眼》★★★

豆瓣评分:7.6

观看平台:Disney+

前面几集挖了不错的坑,最后发现是圣诞合家欢。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开头和结尾的美国队长音乐剧,漫威自嘲起来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儿。

Shang-Chi 《尚气》★★★★

观看平台:Disney+

豆瓣评分:6.1

基本及格的漫威片。剧情肯定是经不起推敲的,但胜在几场打戏都不错,特别是开头在三藩公交车上那场,几个地方都有印象(当然路线肯定不对)。

Don’t Look Up《别抬头》 ★★★★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7.6

巨星云集却又荒诞不经,这部电影在光谱上从左到右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而当中A妹的一首《请抬头》更是让这无厘头的一切达到了顶峰。

Death to 2021《2021再也不见》★★★★

观看平台:Netflix

豆瓣评分:6.9

奈飞出品的讽刺现实题材纪录片(Mockumentary)给这混乱一年画上句号。王兴的一句话——“2019年是最近十年内最差的一年,也是接下去十年内最好的一年”,正在一步步实现。世界是平的,地球村这些概念似乎已是遥远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撕裂和旅行隔离。疫苗是必须的,但也没能像当初设想的那样可以打败病毒;如何共存是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德尔塔,奥密克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来看更有可能的路径是1918大流感——3年3波,也许最后还有传播能力更强但致病性更弱的变种来画上最后的句号。然后再过几年疫情也成为模糊的记忆。

另外,前一年的《2020再也不见》也很精彩。

Wanda Vision 《旺达幻视》★★★★

观看平台:Disney+

豆瓣评分:9.0

复仇者联盟里,作为直男个人最喜欢奥妹,因此《旺达幻视》让我重新开始学习BT下载(那会儿Disney+还没坡区字幕)。剧集的形式很新颖,一开始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的黑白肥皂剧,然后再变成彩色。并致敬了那个年代的经典电视剧桥段(当然我们这种观众无法体会)。

Vigil 《不眠》★★★

观看平台:下载

豆瓣评分:8.2

核潜艇、海难、凶杀、女警官独自上艇,这部BBC短剧的开头一下子抓住了观众。双女主实力派,《权力的游戏》的女野人(露丝·莱斯利)苏格兰口音特别合适(正好是苏格兰人),也有点出戏。但是最后的结尾让人失望,没有收好,给人一种“就这?”的感觉。

Finch 《芬奇》★★★★★

观看平台:Apple TV+

豆瓣评分:8.4

汤姆汉克斯疫情前拍好的片,在Apple TV+上首映。虽然我此前玩过好几个末世游戏,比如《最后生还者》系列、《生化危机》系列和《辐射》系列等等,但末世电影很少这么有代入感的。直到片尾字幕升起,除了老汉和机器人,没有第二个演员。即便剧中出现疑似的坏人(到最后也不得而知)也没有露脸甚至身体。一望无际的孤独和寂寞。

Dopesick 《成瘾剂量》★★★★

观看平台:Disney+新加坡区

豆瓣评分:9.4

初来美国的中国人,第一次走进药房的时候不少会被各种各样的大瓶药物吓一跳——比如500片装的布洛芬(就像每日一颗的善存)、各种剂量的褪黑素(普通、加强、超级,甚至还有儿童版)。当然成分标识很清楚,没什么秘方,各个厂商主要比拼的是量大优惠。(美国人来中国估计也会被中药吓一跳吧)。

区别于药房内的大罐的OTC或者营养品/保健品,《成瘾剂量》是关于利润更大的处方药市场。中国禁止处方药做广告,在美国处方药可以做广告(禁忌部分语速巨快),通过病人间接影响医生(往往广告的最后一句是咨询你的医生),医生那头还有医药代表。国内处方药的销售渠道绝大部分通过医院,而美国门诊的处方药是通过药房,开处方的可以是诊所医生也可以是医院医生。

这部Hulu出品的8集迷你剧讲述了普渡制药(和普渡大学没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一款止痛药被滥用并造成各种社会后果的故事。故事分成3条故事线讲述,普渡管理层、缉毒局官员、弗吉尼亚西部山区的医生及病人受害者们和弗吉尼亚联邦检察官,并在时间线上不断前后跳跃,因此看得稍微有点累。被滥用的关键是普渡声称这种阿片类止痛药不上瘾,并获得FDA的认证,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

本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事到如今普渡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但其背后的赛克勒家族却已经金蝉脱壳,并无人为此承担刑事责任。赛克勒家族之前获得的巨额财富已经转移到了慈善和艺术领域,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丹铎神庙,各个大学的赛克勒研究中心。在中国北京大学也有赛克勒博物馆。几年前塔夫茨大学已经将赛克勒除名,也许(也希望)有一天北大也能做出同样的举动。

参考阅读: